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首页>学术动态> 正文

江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
2024-03-05 13:12:28  

  

 

一、现状与形势 4

(一)取得的成效 4

(二)存在的问题 6

(三)发展机遇 7

二、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规划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0

(一)扩展感知网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10

(二)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11

(三)打造应急大脑,提升指挥决策能力 12

(四)围绕服务实战,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3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15

(六)整合科技力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6

四、重点工程 17

(一)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17

(二)安全风险防范工程 17

(三)指挥通信能力提升工程 20

(四)航空应急救援信息化工程 21

(五)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工程 21

五、保障措施 22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 22

(二)健全体制机制,勇于改革创新 22

(三)加大资金支持,防范廉政风险 23

(四)强化评估监督,确保规划落地 23


江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和信息网络工作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智慧应急”为牵引,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根据应急管理部《智慧应急“十四五”规划》《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省应急管理厅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聚焦实战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以全省指挥信息“一张网”为标志,应急指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成省应急指挥信息专网,连通全省11个设区市、赣江新区和124个县(区)(含功能区)。构建应急无线专网,建成370MHz省级数字集群移动交换中心,安装1套省级和7套市级固定站,64个县配备了常规便携基站、车载台、对讲机等终端,无线通信建设速度和规模位于全国前列。搭建全省应急管理图传平台,为每个县配备了4G图传终端,实现了指挥中心与灾害事故现场的视频通信。建设卫星通信网络,建成省级KU卫星地面站,配置8套高通量卫星便携站,在全国率先开展高通量KA卫星的联网应用。省应急管理厅新增大型应急通信指挥车1辆、越野通信车4辆,为11个设区市配置了通信车,为每个县配备了天通卫星电话,实现了应急救援现场语音、视频通信无盲区。省级融合通信平台集成融合了视频会议、图传终端、视频监控、宽带卫星通道等视频和数字集群通信、常规超短波通信、天通卫星电话、公网手机、固定电话等音频多种通信手段,实现跨区域、跨频段、跨制式的互联互通。

2.以全省监测预警感知“一张网”为标志,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成了江西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接入全省193家1~4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52座尾矿库、491家烟花爆竹企业监测监控数据。开展了化工园区监测预警试点建设,完成了新干县盐化城、新余市高新区化工园区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利用“03专项”窄带物联网技术,开展了工贸行业监测预警试点建设,建成了景德镇梭式窑监测预警平台(系统)。

3.以全省应急管理“一张图”为标志,应急指挥保障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

建成了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融合汇聚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领域的安全隐患、监测数据、应急资源等数据,形成8个专题图,实现各专项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接入了水利、自然资源、公安、交通、林业等15个厅局和省应急厅12个处室的18个业务系统数据,构建了全省应急数据资源池。统一工作平台将部、省两级的应用系统融合成统一门户,实现“一站式”办公,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分级应用,有效打通应急管理层级壁垒。江西省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打通了与应急管理部、省政府平台的信息报送通道,支撑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日常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定制开发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3个专题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多灾种支持、多部门联动、全流程覆盖、智能研判支撑的可视化实战指挥辅助决策支撑体系。建设了云架构全省视频会议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4G单兵、370MHz专网多模机、公网手机、卫星视频终端等五种方式实现厅指挥中心点对点视频调度市、县指挥中心,可在三断(断电、断网、断路)情况下保持通信联络,实现突发事件扁平化指挥。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存在诸多短板。一是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全省感知网络覆盖面不全,监测信息融合度不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不足。二是应急大脑指挥决策支撑不够。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不高、数据分析与运用能力不强,多灾耦合情况下事故推演和灾情研判能力不足,智能化辅助决策支撑体系还未形成。三是应急救援信息化保障能力不强。现代化应急救援装备与通信保障能力不足,体系化信息化作战能力仍有差距。四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安全意识不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等级较低,智能运维能力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

(三)发展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应急管理部将我省列入“智慧应急”试点建设省份,为加快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契机。省委、省政府把“智慧应急”作为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为加快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推动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2.新发展阶段对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后,应急管理工作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型,工作任务多,基层编制少。面对我省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受制于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精力和人力资源的有限性,现有的传统经验式、粗放式的应急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亟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来支撑应急管理现代化。

3.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化发展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5G通信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应急管理事业全面创新、构筑“智慧应急”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主动顺应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加强统筹谋划,以“智慧应急”为引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科技信息化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衔接《江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以“智慧应急”为目标,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按照“整体规划、集约建设,统一标准、创新示范,需求牵引、共享众创,安全可控、急用先行”的原则,兼顾新建工程和既有成果,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整体规划、集约建设。立足我省应急管理现状,统筹考虑应急管理实际需要、近远期目标、软硬件与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按照信息化软件方面部省级统建,省、市、县分级应用,信息化硬件方面省、市、县分级建设模式,确保上下同步、整体推进、集约建设。

统一标准、创新示范。坚持统一标准,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应用为核心,加强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

需求牵引、共享众创。立足业务协同与联动需求,加强应急管理各领域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构建共享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鼓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众创共赢环境,集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安全可控、急用先行。推进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在关键软硬件和技术装备中的规模应用,持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韧性抗毁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系统和应用可靠、可信、可控。坚持着眼长远、急用先行、有序推进,围绕应急管理的迫切需要,抓重点、填空白、补短板、出实效,重点解决应急管理信息化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三)规划目标

2025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成覆盖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应急大脑初步建成,“智慧应急”新生态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有效融合,深度应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安全防护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形成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人性服务的新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扩展感知网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针对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中的瓦斯、粉尘、易燃易爆物等重大风险隐患,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强化企业监控联网,实现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等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智能化升级,加强与相关部门系统互联,形成广域覆盖、智能预警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一张网。

2.建设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加快推动人口、经济、环境等应急基础数据和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林业、地震等部门的灾害风险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建立面向全灾种的自然灾害感知网络,以乡镇为监测预警网格单元,探索提供气象灾害等短临预警预报,进一步提升洪涝、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实现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形成应急避险转移安置一张图。建设全省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全省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综合分析系统,实现全省重大灾害事故的实时监测分析及灾害风险形势跟踪研判。

3.建设城乡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选择有条件的设区市,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加强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城市生命线、特种设备、大型综合体等城乡基础设施安全感知网络建设,联通“雪亮工程”等第三方平台数据,统筹利用通信铁塔挂载监测设备等,建立城乡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工业园区、农村和边远区域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推动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综合保障中心、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和工业安全服务云,形成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二)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1.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建成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全面实现安全生产许可、信用监管、安全生产承诺、安全培训考核等业务“一网通办”,做好政府端、企业端系统建设,实现静态数据一次填报、动态数据自动采集。加快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电子化,减少行政相对人负担。

2.提升精准监管能力

升级完善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综合分析企业实时监测数据、视频监测数据、政务服务数据、监管执法数据、信用监管数据、违章经营数据和互联网舆情数据等,实现对企业日常管理全过程记录、动态分析评估、风险智能识别和自动预警等,切实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

3.提升精准执法能力

推广应用应急管理部统建的“互联网+执法”系统,推进手持智能执法终端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险隐患自动识别、执法标准智能关联、执法文书自动生成等,提升现场执法检查、调查取证、视频记录等执法环节智能化水平。

(三)打造应急大脑,提升指挥决策能力

1.升级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升级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完善“应急指挥一张图”,强化预案智能匹配、队伍调度、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全方位、智能化救援指挥决策支持功能,提升应急指挥决策科学性和时效性。

2.提升数据核灾能力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卫星遥感影像等大数据分析,及时获取受灾人群、受灾范围、房屋倒塌、设施损坏等灾情损失信息,提高灾情获取和灾情核查效率。提升灾情智能评估能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场景化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智能评估灾害损失。

3.提升会商研判能力

构建场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专题会商研判系统,提升专家研判会商能力。完善灾害事故趋势分析、影响范围分析、人口热力分析、路网通行条件研判、灾害损失评估、应急需求分析、次生衍生灾害事故预测等综合分析、智能研判能力。

(四)围绕服务实战,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

建成移动为主、固定为辅的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扩展现场与各级指挥部门语音通信链路。加强高通量卫星通信、4G/5G公网、无人机中继通信、宽窄带专网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融合,探索应急战术互联网新模式,建成畅通抗毁的空、天、地一体化作战通信体系,实现全地形、全空间立体连接、泛在连接、智慧连接,不断提升极端复杂条件下的前突侦查通信能力、极端情况通信保障能力和大面积、大规模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

2.提升应急支撑保障信息化水平

持续推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部署建设信息采集设备、通信链路装备、通信终端、现场指挥装备、辅助保障装备等,做到应急装备定位信息、运行状态信息实时感知和联网。充分利用灾害事故“e键通”、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智能外呼和其他移动客户端,推动“轻骑兵”前突小队和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建设和实战应用,强化灾害事故信息获取,融合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业务系统功能,实现基于EGIS的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储备一张图展示和调度管理。建设应急管理档案信息系统、财务内控系统,提升应急支撑保障信息化水平。

3.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

推进各级物资储备库、配送中心等存储场地的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存储效率和智能化监控水平。着眼智慧化物联网建设,为储备物资配备信息化标签,为车辆等运输工具配备定位装置,为各级储备库、转运中心、分发站点等配备物资识别设备。

4.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

加快形成航空应急救援信息化“一张网、一张图、一盘棋”格局,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构建省内航空救援网络,实现空地视频传输,组织协调通航公司、空管部门、航管部门、机场(起降点)、消防救援队伍,支撑开展以森林航空消防为主,其他灾种为辅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我省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党建+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依托江西省委组织部建设的党建信息化平台,打造“党建+应急管理”,健全完善预报预警、转移避险、救灾救助和宣传教育等应急管理功能模块,覆盖全省10万余党组织、220余万党员和4500余万群众,实现省指挥中心点对点视频指挥调度所有的党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抢险救灾过程中党组织强大的组织优势,将应急管理扩展到村一级,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1.提高科普宣教培训信息化水平

建设智能化应急管理科普宣教系统,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共享平台和VR技术,广泛宣传报道应急管理动态,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创作、提供和共享优质学习、宣传资源和产品,降低学习门槛、学习成本,不断提高科普宣教培训的积极性、参与度、普及率。

2.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配合广电部门持续协调推动应急广播建设和推广应用,丰富应急广播体系的“神经末梢”,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消除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盲区。

3.加强军警民融合工程建设

建立联络机制,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动员民兵、网格员、社区干警协助参与应急救援,并通过雪亮工程等平台调用视频数据、人口数据、热力图等资源。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公益等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快速报送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等信息的积极性。

(六)整合科技力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优化网络安全体系

推动智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推动国产密码的应用,形成“事前有防范、事中有应对、事后可追溯”的安全闭环能力,强化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安全运维数据汇聚节点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网络安全防护。

2.加强运维保障能力建设

健全完善运维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运维预案,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信息资产管理制度,实现信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服务保障队伍,加强运维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肯钻研、能吃苦、善沟通、会服务的运维保障队伍,构建多层次技术梯队。

3.构建科技力量汇集机制

加强技术力量整合,先进技术融合,吸引科技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单位,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廉政风险可控的内外合作机制,围绕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监督管理、政务管理等工作热点或难点,组建攻关团队,加强在重大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动能、科技研发基地、科技创新队伍、智慧应急、应急管理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发展与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科技创新动能,培养出一批业务扎实、掌握前沿技术的人才队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科技信息化发展。

四、重点工程

(一)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升级完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功能,实现集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于一体的高容量、多智慧的数据计算能力,汇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城市和农业农村感知、政务服务、精准执法、灾害损失、网络舆情等数据,完成数据的精细时空化建库。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标签魔方、企业全息档案、应急知识图谱和事理图谱,建设应急管理算法模型工厂,为业务应用和专题建设提供统一、精确、快速的算法服务,支撑监测预警、灾害事故分析、指挥救援队伍和物资调配、指挥救援路径规划等业务场景应用。

(二)安全风险防范工程

1.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工程

(1)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升级项目

在现有的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基础上,新增18种高危工艺装置以及厂区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等的在线监测预警信息,新增接入储存硝酸铵、氯酸钾、硝化棉等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仓库和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装卸台监测监控数据,加强视频分级存储管理,按照“视频多级存储、分级管控调阅、智能联动预警”方式,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视频存储和调阅功能,新增视频智能分析功能,实现违规行为、异常情况等风险隐患的智能识别。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全流程联网监测。

(2)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升级项目

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建成覆盖全省所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烟花爆竹企业超员、超时、超量的实时监测预警。

(3)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非煤地下重点矿山和露天矿山200m及以上高陡边坡监测数据、风险评估结果、风险预警信息、风险趋势分析等信息,通过矿山安全风险防控与智能分析决策智库、人工专家智库,实现安全风险预测预报、大数据风险趋势研判、远程视频诊断分析、矿山灾害模拟推演等功能,提高矿山灾害风险研判和智能决策能力。

2.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程

(1)森林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针对我省森林面积覆盖率高、小规模火灾不断等特点,建设森林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智能视频监控及其他智能感知设备的遥感监测分析、全要素态势感知、综合风险评估、灾害态势智能分析和预警等功能。

(2)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打造多灾种、全要素、分布式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汇聚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自然灾害感知网络和跨部门、跨层级的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信息交换网络,实现气象、水旱、地灾、森林火灾、地震以及多灾种、灾害链等灾害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共享交换。研发重大灾害快速评估、过程评估和多灾种综合评估等模型,实时研判灾害发生风险,以“四个精准”为目标导向,打造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决策、灾害评估、仿真推演、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3)防灾避险转移安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

利用江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支撑、GIS平台提供地图服务支撑,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综合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结合避险转移人口空间分布、避险转移最优路径分析等选择最佳避险转移安置路线,制定有效转移安置实施方案,制定避险转移“安全码”标准,实现“码”上转移、“码”上救援、“码”上管理,绘制可视化的避险转移安置路线,提供仿真模拟演示。

3.城乡安全风险防范工程

(1)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省级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围绕大型建筑、重点防火单位、公用设施、公共空间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省级重点防火单位火灾监测预警、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等子系统,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2)“智赣119”消防物联网规模化应用项目

健全“智赣119”技术支撑体系、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建成全省统一的“智赣119”消防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1个省级、11个市级、100个县级“智赣119”消防物联网运维中心,全面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治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指挥通信能力提升工程

1.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建设项目

在现有的应急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省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利用相关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将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延伸到乡镇,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设公专互补、宽窄融合、固移相结合的,以数字对讲机和车载台为主的370MHz窄带无线通信网、以天通卫星电话和便携卫星站为主的卫星通信网、以无人机和4G单兵为主的灾害事故现场监控侦查系统、具有综合通信功能的指挥车机动通信系统和具有双向视频对话功能的指挥调度系统等。

2.林区通信能力提升项目

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超短波通信为主,综合多种通信手段,构建数字超短波网、公网、卫星通信网与有线网等网络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采用370MHz全国应急专用频段,在南昌、赣州等4个设区市建设应急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设覆盖全省广大林区的应急数字超短波通信网。

3.全省应急指挥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项目

按照应急管理部的技术标准规范在江西省应急指挥信息网建设上下统一的应急指挥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实现省、市、县(区)的互联互通。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兼容标准的音视频系统和设备,满足应急指挥、会议会商等多种视频交互需求,具备统一管理、统一会控、接口兼容等功能。

(四)航空应急救援信息化工程

建设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构建以指挥中心、地理信息、地空数据传输、航空应急资源管理、协同会商和指挥调度为主要内容的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结合江西省应急救援靖安机场航空应急救援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实现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中心与省内各机场、驻防站、应急机构、救援队伍一体化运行,推动与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浙江等邻省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区域性航空指挥调度网络,达到航空救援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

(五)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工程

进一步提升省、市、县(区)三级应急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建设内容包括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安全运维数据汇聚及安全管理制度。按照三级等保要求,对标应急管理部任务书要求,对指挥信息网、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危化、尾矿库、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信用系统等平台系统进行网络安全建设。

(六)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依托应急管理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应急物资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采集体系,配备录入手持终端、PC电脑等设备,实现应急物资信息网上录入、调拨流转、管理使用,提高应急物资管理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一体推进。要将信息化工程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保障、投入机制和考核办法,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扶持重点地区打造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样板城市,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落地见效、生根开花,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形成信息化应用示范的“雁阵效应”,引领带动本地应急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

(二)健全体制机制,勇于改革创新

按照“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的定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各应急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要明确建设和使用管理主责单位,建立问题动态收集和软件迭代升级机制,延长系统生命周期。建立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协调联动机制、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应用考核、绩效评估体系,为规划快速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加快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推动信息共享,消除数据孤岛。勇于改革创新,完善技术应用创新机制,强化前沿技术超前布局,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创新。建设开放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机制和产业生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资金支持,防范廉政风险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推进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挥市场资金作用,建立与新技术、新模式相适应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模式。严格规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监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廉政风险。

(四)强化评估监督,确保规划落地

级政府要根据本规划抓紧研究制定本级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确定每年度的建设方案并抓好落实。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检查通报制度,不定期组织专家对规划任务实施、工程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考评,从规划组织管理情况、规划实施情况、规划效果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加快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关闭窗口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 邮编:337042 联系电话:0799-2182239

 

 版权所有@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备案:赣ICP备10004473号-1